2011-09-26 15:35:19
急性子宫内膜炎由表面的功能层和其下方的基底层构成。发生急性子宫内膜炎时,常常先累及子宫内膜功能层。炎症发展,可进一步累及子宫内膜基底层,甚至子宫肌层,引起子宫肌炎。
急性子宫内膜炎的发病多与分娩、流产、月经期、子宫腔内操作术等关系密切。分娩时胎膜早破或产后胎盘、恶露残留在宫腔内,以及宫腔手术操作后,原来存在于阴道及子宫颈管内的病原菌可上行感染而引起子宫内膜炎症。月经期不注意保持外阴清洁或宫腔内操作的小手术,或未经严格消毒即在月经期进行阴道检查等都可使外界的病原菌乘机侵入。子宫腔内的病变如子宫内膜息肉、粘膜下肌瘤等,它们表面覆盖的子宫内膜容易发生感染而引起子宫内膜炎。合并有内科疾病,如患有贫血、慢性消耗性疾病等,机体抵抗力下降,则更容易发病。
急性子宫内膜炎常见症状
发生急性子宫内膜炎时,患者可有轻度发热,下腹部坠胀疼痛,多呈持续性。白带量明显增多,可为脓性,有臭味,也可以呈血性。发生在产褥期的急性子宫内膜炎常有恶露淋漓不尽,有臭味时多为大肠杆菌和厌氧菌感染,若为溶血性链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时,一般恶露量少,也没有明显臭味,但容易循淋巴扩散。妇科检查时见宫颈口有脓性白带,宫颈举痛,子宫体有轻度压痛。实验室检查见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
中医对急性子宫内膜炎是如何认识的?
根据急性子宫内膜炎的发热、腹痛、恶露异常、带下增多等症状,可归于中医妇科的“带下病”、“产后发热”、“产后腹痛”等病中。其发生的主要机理是产后胞脉空虚,余血浊液未净,如产褥不洁,则易感染湿热邪气;或阴部手术时消毒不严格,或经期合房,致湿热毒之邪乘虚而入,阻滞胞中,胞脉气血运行不畅,冲任受损而发病。可分为三个类型:湿热蕴结型、瘀热互阻型、热毒炽盛型。
湿热蕴结型:症见小腹疼痛拒按,腰骶酸痛,低热。白带量多质稠,色黄,臭秽;或恶露不断,量多混浊;或经血淋漓不尽,色泽晦暗。舌质红,苔黄腻,脉滑。
瘀热互结型:症见寒热往来或发热不退,小腹疼痛,按之痛甚,或小腹刺痛难忍。带下色黄或淡红。或恶露淋漓不绝,色暗,有血块;或经血质稠色暗,有血块。可伴有咽干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暗红,边有瘀点或瘀斑,苔黄,脉弦滑或涩。
热毒壅盛型:症见寒战高热,小腹痛甚,拒按。白带色黄如脓;或恶露不畅,色红质稠,有血块。伴见口渴喜冷饮,倦怠乏力,小便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少津,脉滑数。
如何治疗急性子宫内膜炎?
治疗急性子宫内膜炎时常规要做细菌培养加药物敏感试验,以选择高效的抗生素。在试验结果未得出之前或无条件进行试验者,可选用广谱抗生素青霉素治疗,皮试阴性后,予青霉素 80万~160万单位,每日肌注2次。细菌培养如为需氧菌,选用庆大霉素肌注,每次8万单位,每8小时1次;如果培养结果为厌氧菌,选用灭滴灵比较适宜,口服每次0 4克,每日3次。如果急性子宫内膜炎发生在产后或流产后,要考虑宫腔内是否还有胎盘、胎膜残留。若宫腔内仍有残留组织,则应在控制感染48~72小时后将其取出,并待病情稳定后彻底清宫,术后给予催产素10单位肌注,并口服益母草膏或生化汤,以促进子宫收缩,抗生素仍继续应用。如果患者带有宫内节育器,要尽快取出;患粘膜下子宫肌瘤或息肉时,也要进行手术治疗,而不能仅仅依靠抗生素。
中医治疗急性子宫内膜炎采取辨证论治的方法。认为本病多发生在产后,患者气血亏虚,故虽然病属热证,也不能过于攻伐,应视患者情况在克伐邪气的同时,加用益气补血之品。具体治疗如下:
(1)湿热蕴结型:治以清热利湿,活血止痛。方用四妙丸(《成方便读》)合解毒活血汤(《医林改错》)加减。
处方:苍术10克 黄柏10克 牛膝10克 连翘15克 赤芍12克 丹皮12克 生薏仁15克 桃仁10克 丹参20克 柴胡10克 红藤15克 生甘草10克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